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资讯播报
七所学校被评为非遗进校园示范基地
 
史卫静   发布时间:2015-06-19 10:39:0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西藏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日前,西藏自治区七所学校被评为西藏非遗进校园示范基地,它们在营造人人了解非遗、人人热爱非遗、人人学习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中发挥着各自的力量。“非遗进校园”的最终目的在于逐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后继人才。我们走进其中两所西藏非遗进校园示范基地,了解这些古老的非遗项目在校园里的传承情况。

  传统唐卡绘制技艺传承 要理论与技法两手抓 

  作为西藏非遗进校园示范基地之一,西藏大学在非遗传承与保护方面一直都非常重视。走进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的美术教室,几名学生正在悠的扬藏歌的陪伴下,精心绘制着唐卡作品。他们都是该学院藏画班的学生,今年读大二。传统唐卡绘制是他们一入学就开始学习的课程。

  据西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组组长、艺术学院藏画专业教师边巴旺堆介绍,早在1984年,西藏大学就开设了藏画课,教授西藏唐卡及壁画的绘制方法,4年后又设置藏画专业。到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藏画班学生,“可以说,我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第一个把藏画绘制带入大学课堂的高等学府。”边巴旺堆继续解释说,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藏画班都是一届毕业之后才招收下一届,迄今为止,已经招收三届了。

  在西藏大学,所有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要必修藏画课,初步接触唐卡绘制技艺。而藏画专业的学生则要理论与技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周有12个小时的唐卡课,平时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要用来学习美术史等理论课。”边巴旺堆强调道,对于唐卡的传承与保护不能只停留在技法传承上,更要加强唐卡理论的研究,“通过专业的学习,这些学生不光要知道怎么画唐卡,也要了解为什么要这样画。”

  据边巴旺堆介绍,藏画班的这些学生主要学习勉唐派唐卡的绘制,作为钦泽派唐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忙碌的边巴旺堆一直希望能腾出时间来加强钦泽派唐卡的授课。

  正在攻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边巴旺堆,同时也在西藏大学带美术学的硕士研究生,而西藏唐卡申遗的全过程他也参与了。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藏族唐卡被列入其中。“虽然非遗项目都是些有几百年历史甚至上千年历史的老东西,但非遗保护却是一个新鲜事物。”边巴旺堆回忆说,在2005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对非遗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等提出明确要求,至此,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才开始步入正轨。十年间,非遗保护在西藏也发展得如火如荼。

  唐卡绘制最难在上色 

  西藏大学本届藏画班共招收了15名学生,其中14名是藏族学生,只有一名来自四川的汉族女孩,而整个班级也不过3个女生。他们在高中时学习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绘画。进入西藏大学藏画班之前,他们对于唐卡的认识只停留在去寺庙时走马观花的印象。

  白玛曲珍是班上3名女生其中之一,羞涩的她表示,唐卡绘制有点儿难,“难就难在上色,调制颜料是最困难的。”在给唐卡上色之前,他们都要往颜料中加入牛胶,再加热使其融化。白玛曲珍介绍说,牛胶的作用就在于防止唐卡掉色,然而加入牛胶的量却没有明确规定,全凭经验把握。“加多了画上的颜色会裂,加少了又会掉色。”白玛曲珍被调制颜料折磨得够呛。

  来自山南地区的巴桑和平措罗布利用课余时间来到美术教室,练习唐卡绘制。巴桑的作品还在白描阶段,一旁的平措罗布已经开始给唐卡上色了。尽管刚到大二,颇有天赋的平措罗布已经完成了两幅完整作品,被家人挂在家里。来串门的亲戚朋友得知这是他画的,都想买回家去,但平措罗布舍不得,“因为作品太少了,卖掉了家里就没有了。”而这也成为激励他不断创作的动力,平措罗布的志向就是做一名唐卡画师,在他看来,西藏唐卡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喜欢唐卡的人会越来越多,而唐卡画师的收入也会越来越高。“学好唐卡也能给家里挣钱。”这就是平措罗布最朴实的想法。

  (原标题:西藏七所学校被评为西藏非遗进校园示范基地)

(责编:周晶)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