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中洛吾向记者介绍郎卡杰画派的绘画特点。摄影:冯登宁
悬挂在炉霍博物馆里的郎卡杰画派唐卡作品。摄影:冯登宁
在明亮宽敞的房子里,身边有一杯茶,悠闲地坐着画唐卡……这是少年时期雍中洛吾的梦想。三十年过去了,作为炉霍县唐卡协会会长的他有了新的憧憬——“让郎卡杰唐卡走向世界”!
18岁那年,雍中洛吾开始跟随师父学习郎卡杰唐卡绘画。席地而坐,从度量经开始学起,“连腰跨都得用力,一天下来,累得话都不想说。”苦学五年之后,雍中洛吾掌握了这门技艺。
郎卡杰画派整体色调偏墨绿色,采用远虚近实、远小近大的散点透视构图法进行创作,“画出来有立体三维的空间效果,而且画面中山不高、水不急,很有我们炉霍的地方特色。”雍中洛吾说,这是从郎卡杰大师那里传承下来的。
炉霍是一代唐卡画师郎卡杰的故乡,据传,他能在半面碗豆上很神奇地刻画出释迦牟尼佛及十六尊比丘,人们尊他为“郎卡杰”,意为“天之饰物”。
三百多年来,郎卡杰画派风格一脉相承,流传至今。“我们特别重视对微型佛像的处理,要求线条勾勒细如发丝,而且造像要符合度量经比例,没有五六年的时间,是学不成的。”
数百年来,炉霍家家户户都有悬挂唐卡的风俗,大小寺庙都要收藏传统和现代的唐卡珍品。有一年,艺术家邱志杰带学生到炉霍采风,遇到了时任炉霍县文化馆馆长的雍中洛吾,并向他发出了带郎卡杰唐卡去北京参展的邀请。
正是那次展览,让雍中洛吾产生了成立一个协会,让郎卡杰唐卡走出炉霍、走出藏区、走向世界的念头。“当时,我们带去了一些传统唐卡,也有用唐卡绘画方式展示的藏区新生活画面,受欢迎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在展览中,有两人同时看上了一幅一位牧民骑着马打手机的唐卡作品,而且互不妥协。雍中洛吾细问原因,其中一位老人回答,“我老了,去不了高原,我就想从画上知道现在高原上的生活,也想近距离感受一下藏族的传统文化。”
这样的对话给了雍中洛吾一个很大的启发,“将炉霍的唐卡画师们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协会,共同推动这项藏族民间手工艺的发扬和传承,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藏区的生活和文化。”
经过8年的探索,如今,协会已经有200多名画师,而且协会还承担起义务培训新一代唐卡画师的义务,“既能够扩大传承者的队伍,也能帮助一部分人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我的梦想。”
(责编:凌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