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传统文化,使西藏旅游一直倍受热捧。据数据显示,2014年,西藏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553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23%。然而,西藏旅游市场持续升温的同时,旅行社不正当竞争、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导游违法违规等问题也时有发生,“旅游热”的背后需要一次“冷思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西藏旅游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西藏特色文化的体验和享受过程。从藏历木马新年开始,西藏旅游部门通过举办首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等一系列活动,向外界积极推介西藏各大特色旅游线路,雪顿节、赛马节、藏博会等节庆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进藏观光。
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文化的血脉在于传承。对于西藏旅游业相关人士来说,在开发旅游文化产品、设计旅游文化项目过程中,唯有不断地汲取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养料,敢于并善于在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中借鉴学习,才能让西藏文化继续传承不灭,才能促进旅游发展和文化保护的良性循环。
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西藏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和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和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发展旅游文化的底线。旅游文化项目开发不能以一时的经济效益论成败。如果造成了对山川、森林、古镇、文物、民俗的破坏,造成了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生态的破坏,这笔账是很难用经济代价来计量的。”
对于“世界旅游目的地”这一定位,西藏旅游业发展不应只关注人次的增减,而应该从“质”上下工夫,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新《旅游法》出台实施后,很多旅行社已经把西藏游列为“高端”旅游产品行列,但是由于管理不规范等原因,旅游服务人员短缺等各种问题日益凸显,西藏旅游产业整体质量提升依然是一个长期紧要的任务。简言之,“高端”旅游需要“高端”后盾作支撑。
(责编: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