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隅”在古代藏语中意为“隐秘乐园”,这个词几乎与“蕃隅(西藏)”同时出现,近现代以来专指“门达旺”地区。在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原副院长巴桑罗布眼中,与门隅结缘,似乎是命中注定。
初衷
巴桑罗布,1946年出生于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先后从事过新闻、写作和学术研究等工作。“从孩提时代,我就向往门隅,就像基督徒向往伊甸园,佛教徒向往香巴拉。”每当提起门隅,年近七旬的藏学家巴桑罗布就像一个兴奋的孩子。
“父辈每逢冬季,便去门隅进行物物交换,用氆氇、牛油、食盐,交换难得一见的辣椒、大米和各类水果。后来,我的祖父祖母从拉萨出发,朝向心中的香巴拉——门隅走去。最终,在错那落脚。”巴桑罗布说。
置身鸟语花香、物产丰富的门隅世界,巴桑罗布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穷色彩。由此,他对门隅的偏爱在内心渐渐滋长。无论看电影、电视,还是翻阅书刊、杂志,只要发现涉及门隅的内容,他双眸瞬间发亮。
1959年,13岁的巴桑罗布离开错那,前往外地求学。可是,内心深处的门隅仍然令他魂牵梦萦,成为割舍不下的牵挂。1967年,21岁的巴桑罗布从西藏民族学院毕业后,先后当兵、当记者,虽然职业不同,但掩藏于心的那份牵挂始终没有改变。
日复一日,积累门隅知识,记录门巴族人(现主要居住在门隅地区)口述史,通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当年,巴桑罗布精力旺盛,他年轻的脚步遍及西藏墨脱县、隆子县、察隅县等分布有门巴人的地方,无论是族人家中,抑或是藏传佛教寺院,皆留下他俯身记录、坦诚交流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