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藏文化不仅仅是西藏人民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璀璨闪耀的明珠。而文物,是藏族文化最直观、最具体的外在体现,文物保护是一项典型的幕后工作。繁琐而枯燥的调查、统计、考古、工程操作与保护方案设计,保证了这些绝世的珍宝呈现在世人眼前。近年来,西藏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和成就。在我们面对西藏宏伟雄奇的殿堂庙宇,或是精致华美的古佛法器而流连忘返啧啧称奇的时候,文物保护工作者们的努力绝对不应该被忘记或者忽视。
多方重视 保护能力大提升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桑布对记者介绍说:“目前西藏已登记各类文物点427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424处,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9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78处,西藏的文物保护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桑布局长告诉记者,国家对西藏文物工作一直十分重视。“十二五”期间国家投资10.09亿元,对西藏4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6处地(市)博物馆进行保护维修和建设。截至目前,“十二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的40个项目中,敏珠林寺等14个项目已经完工,乃宁曲德寺保护工程正在审批中。
自治区有关部门先后召开4次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文物保护工作,争取到2014年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3亿多元,创造了历史新高。为进一步加强全区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工作,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文物局于今年9月召开了全区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管理座谈会。同时继续实施“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收尾工作,邀请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织验收古格王国遗址、东嘎皮央遗址、布达拉宫结构检测等工程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
与此同时西藏加快了“十二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建设,截至目前,46个项目全面启动。敏珠林寺等14个项目已完工,白居寺等27处文物保护工程已开工,占“十二五”规划内项目的85%。阿里、那曲地区博物馆已完成审批,林芝博物馆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截至目前,西藏“十二五”文物保护工程已到位资金72115万元,其中发改项目到位资金42143万元,组织实施昂仁曲德寺等5处2013年全区抢救性项目,布旦康萨等10处2014年全区抢救性项目。“目前这些项目进展很顺利。”桑布告诉记者。
为科学编制“十三五”文物保护规划,自治区文物局开展了“十三五”项目库储备工作,涉及西藏文物平安工程、西藏古碉楼群保护工程、西藏爱国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考古调查保护工程和文物科技保护等方面。
细致推进 为文物“上保险”
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在西藏得到顺利推进。自治区普查办全面完成了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据统计全区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共1295家。同时西藏派出专家42人次,利用实地指导和现场教学等方式,奔赴日喀则、阿里、那曲等地区10个县近30多个乡对80余座文物收藏单位及8000多件文物进行普查。西藏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及国家普查办专家的充分肯定:西藏在推进宗教场所的文物普查工作等方面积极探索,许多方面值得其他省、市学习借鉴。
“文物保护是一件非常细致甚而至于苛刻的工作。” 桑布认为,“今年以来,江孜白居寺十万佛塔等文物单位出现险情或修缮工程施工中存在未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材料不达标等现象,自治区文物局于第一时间安排专家进行实地调查,第一时间提出处理意见。”近年来,自治区文物局逐步加大安全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安全隐患,在年初与地区文物部门签订年度文物安全责任书。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的具体办法,把文物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使文物单位安全防范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西藏还加大对文物单位安全防范工作的日常检查力度,对重大节日以及文物维修工程安全工作等方面下发专门通知,要求各地区文物行政部门对所属文物单位进行经常性检查。截至目前,已对各地(市)60多个县、140个文物点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排查、及时整改,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确保文物单位的安全。
西藏文物保护基础工作进行得也十分扎实有效。甘丹寺等4个项目列入文物消防安全百项工程和文物消防安全专项规划编制试点名单,同时组织完成了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吉隆镇邦兴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目前,自治区博物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3项馆藏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已经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准。自治区投入资金1820万元,启动了布达拉宫网上售票、门禁等系统,布达拉宫雷电灾害防御基础研究项目正在积极开展。
考古工作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西藏同样取得了优秀成绩。截至目前,西藏共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18个项目,其中主动考古项目10项(包括抢救性考古项目、合作性考古项目和课题性考古项目),基本建设中的考古项目8项。考古调查面积达到4000余平方公里,考古发掘面积达到2200余平方米。其中,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吐蕃时期碑刻研究、10—13世纪西藏古建筑与壁画研究、2014唐蕃古道考活动等项目均取得重大成果。
价值呈现 释放文物“正能量”
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如何将文物的价值呈现出来,也是西藏文物工作者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借助各种宣传媒体,西藏文物展示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今年自治区博物馆先后举办了《西藏博物馆丝绸展》、《国民政府赴藏女专使刘曼卿文献史料展》、《妙像梵容——西藏博物馆馆藏佛像展》等多项展览,引起了强烈反响,充分发挥了陈全国书记提出的“六个平台”作用,取得明显效果。同时,全区首家民间博物馆——墨竹工卡县群觉古代兵器博物馆已经建成。
同时西藏还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为农牧民致富增收创造条件。在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中,自治区文物局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惠民政策,积极引导、吸纳当地农牧民参与文物保护工程,让农牧民在文化遗产保护义务上尽其所能,在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上共享其益。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已开工建设的各项文物保护工程,实现农牧民收入增加8876.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07%。
对于西藏文物工作的进展,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如是评价:“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和非常关心西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西藏文物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工程管理有序推进,工程招投标和资金管理规范。在实施文物保护工程的同时,增加了群众收入,增加了群众文物保护意识,培养了当地的施工队伍和工程技术人员,在项目管理、施工队伍管理、设计单位管理、监理单位管理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原标题:殷勤常拂拭 异彩耀世间——西藏文物保护工作小记)
(责编:朱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