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司令刘建民。资料图
编者按:男婚女嫁不仅是人类繁衍生存的前提和基础,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过去,绝大多数情况下,女性嫁到男方家,开始新的生活,是一种常态和习俗。但随着社会发展,男到女家逐渐增多,新习惯顺理成章的形成,已并不稀奇。在西藏,越来越多的内地女婿迎娶了藏族媳妇,“嫁”到西藏,组建起美满的家庭。
嘎坚老人口中夸赞的土家族女婿
“我活了50多岁,从没想过会招这么一个优秀的外族小伙子当自己的女婿,就像捡到了一块宝。”每次谈起自己的土家族女婿黄中华时,土生土长的改则县察布乡多玛村老干部嘎坚就非常高兴。
2003年,17岁的黄中华独自一人离开家乡,从湖北建始县千里迢迢来到阿里,跟随表姐先后在革吉和改则两县的建筑工地打工。几年下来,踏实勤快的他得到了工友们的喜欢,也渐渐攒上一笔存款。2006年,他在改则县羊房建筑厂结识了藏族小伙格桑,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通过朝夕相处,格桑觉得,自己的这个好朋友是个有能力、有担当、能够持家的好男人,而且长期一个人在西藏打拼,很是辛苦,便将妻子的妹妹强久介绍给黄中华认识,希望两人能够发展出一段美好姻缘。
这样,黄中华一边努力地学习藏语、适应藏式生活,一边与强久热烈地交往着,并逐渐习惯了吃糌粑、喝酥油茶,习惯了每天见到强久亲切的笑容。而热情朴实的强久也喜欢上了这个从内地来的不怕吃苦的帅气小伙,在生活上给予黄中华无微不至的关怀,有空就带着吃的喝的到工地上看他。就这样,两人相爱了。
2008年3月,黄中华和强久在得到双方父母的祝福后,领证结婚了。眨眼间,这个“藏土”结合的家庭已经步入了第七个年头,小两口始终如初恋般恩爱甜蜜,先后有了一个女儿和一对双胞胎男孩,组成了五口之家。
除了让自己一家过上好日子外,黄中华还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众改善生活。2010年,他在改则县城开了一家洗车场,聘请数名改则镇鲁仁居委会的困难群众前来工作,每月支付工资1200元,还时常发放物资和奖金,解决了这些群众的生计问题。平日里,他为多玛村和鲁仁居委会的困难群众捐助物资和现金也累计超过了5000元。
“我在西藏成了家,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群众就是我自己的父老乡亲,”谈到帮助困难群众的初衷,黄中华如是说。
巴桑阿姨跟汉族女婿过大年
2014年的除夕夜,年近花甲的巴桑阿姨一家人要过一个“正式”的春节了……
巴桑阿姨是个地道的拉萨人,她的大女儿前年带来了一个汉族女婿,由于去年春节前女儿产下千金,一家人忙前忙后,无暇顾及过春节,因此去年的节日就这样被“落”下。今年巴桑阿姨“安排”全家人跟女婿一起过个欢乐热闹的春节,顺便也让家人尝尝过春节的别样滋味。
女婿也很配合巴桑阿姨的“计划”,不仅给她教授春节的传统过法和知识,还受母亲之邀,把自己在拉萨的年轻单身朋友叫到家里一起吃年夜饭。巴桑阿姨不仅准备了饺子等北方人必不可少的传统年夜饭,而且还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藏族家宴。“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除了藏族传统节日外,像春节这样的节日也要过一过,多过节日能冲喜哦!”巴桑阿姨的个性和大部分藏族人一样,生活积极乐观,性格不乏幽默。
央视春晚节目的声音从电视里传来,大家吃着、喝着、笑着、说着,春节的味道越来越浓了,这一家民族结合家庭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幸福感受……
带领村民养藏鸡致富的好女婿
在甲措雄乡奴杰村,只要提起刘建民,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不抽烟不喝酒,勤奋好学,全心为着岳父一家人,又很热心帮助乡邻,是个地地道道的好人、好女婿!” 由脱贫到致富,通过养鸡,这个几年前还有许多贫困户的村庄,目前逐步发展起特色农牧业和运输业。2010年,这个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828元,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远超出西藏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90元。
单薄瘦小的甘肃舟曲汉子刘建民和妻子扎西普赤原来生活在舟曲,为了照顾车祸受伤的岳父,2005年前全家来到西藏。不到一年,刘建民和妻子就还清了岳父遭遇车祸后住院期间欠下乡邻们的3000多元债务,手头还略有了点存款。
2006年初,刘建民凭借自己掌握的一些知识,并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开始尝试藏鸡养殖。经过不断的学习,反复试验,几年里他们养鸡、孵化、繁育鸡苗的规模不断扩大,养鸡棚发展到现在2000多平方米、几十间鸡舍的鸡场,存栏达到3000多只。按最低市场价格计算,每年增加净收入达7万元。
经过不断探索,刘建民已经完全掌握了藏鸡养殖的关键技术。从孵化、繁育鸡苗到养鸡、防疫,再到市场销售,每个环节他都烂熟于胸。那时,藏鸡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经常供不应求,利润相当可观,最主要的是养殖周期短,一般三五个月就能见效益。
刘建民和妻子产生了一个新想法,把繁育出来的鸡苗无偿赠送给村里的乡邻们,帮助他们共同致富。
(责编: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