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地便望见了这座城:蓝天白云,峰峦起伏。
这里是“茶马古道”的中心地带,是进出西藏的东大门。杂曲和昂曲两水在这里汇合,成为了澜沧江的源头。澜沧江仅是流经这里的其中一条江河,怒江、金沙江也从这里的深山峡谷中蜿蜒而出。
山上,是巍然静穆的庙宇,因地势高而愈显摩天接云。它坦然接受众生的朝拜,亦时刻庇护着脚下忠实的信徒。那就是藏东第一刹——强巴林寺。
站在达玛拉山顶上,依山傍水的昌都城尽收眼底。强巴林寺依附于巍峨的横断山脉,耸立在古冰河切割而成的红土壤层上。这座寺庙,是明朝时宗喀巴改革藏传佛教以后,他的弟子建立的。
传说强巴林寺的建立正是因第二佛祖宗喀巴之言。“将来在这两水间雄鹰落地般的岩岛上定能兴寺弘佛!”那年,宗喀巴途经昌都之时,曾作此预言,随后他便去拉萨,创立了格鲁派。1444年,在色拉寺学经的向生·西绕松布受宗喀巴大师的大弟子贾曹杰委派,来昌都创建了强巴林寺。
颂经、辩经,红衣僧人
红土、红墙、红衣的僧人,这是强巴林寺给人最强烈的印象。也许没有任何一种红,能显现出如此强大的、足以穿透岁月与生命的力量。这种喷薄而壮烈的力量,化作世间的声响,也许措钦大殿浑厚的颂经声,便是最好的表达。
在我到达昌都的第二天早上,就看到了强巴林寺千人颂经的震撼场面。
循声而去,措钦大殿堂内坐满僧人,甚是壮观。僧人们左右摇晃着身体,闭目念经,颂经声时而清远喃喃,时而抑扬顿挫,宛如天音缭绕在大殿内。闭目聆听,此处即是菩提净地,一切尘世之声都戛然消失了。走廊和台阶边则堆满了僧人们的藏靴,进入大殿的僧人都是赤脚的。提着糌粑桶的僧侣也是如此,坐在走廊与大殿之间的台阶上,准备给颂经的僧人添加食物。他们的赤脚如强巴林寺扎根于昌都城一样,紧贴于藏东红土之上,就如他们的心,赤诚一片,虔敬地裸陈向佛。
强巴林寺住持宗洛·向巴克珠介绍,目前每天清晨7点,强巴林寺的法号吹响,全体僧人就要起床。20分钟后,法号第二次吹响,僧人们就要拜佛、念经。当第三次法号吹响时,僧人们就要进入大殿念经,一直到10点。期间,寺庙会供给早餐和4次茶。之后,僧人们会进入辩经场进行2个小时的辩经。12点,15个班的僧人们会按照班次回到大殿念经3 小时,中间会有午饭和3次喝茶时间。
不一会儿,颂经结束的僧人们纷纷走出措钦大殿,急速穿戴规整。他们成群地涌向辩经场。这是一座柳树成荫的小院落,地上铺着鹅卵石,大家分组开始辩经。一群群的僧人团团围坐,每圈围坐的人群中间则有一位僧人,立在当地,忽而抬腿跨步,两手相击,手上还有串珠飞舞;忽而俯身探头,向坐中一人咄咄逼问,大有不问倒对方不罢休的态势;兴奋处还会嚎叫连连,声彻树林,这声音此起彼伏,兼有围坐者的哄笑、啸叫之声,震人耳鼓,气氛热烈,场面壮观。
在这些每日功课结束后,僧人们回到扎仓还需要背课,一直到晚上7点,各班的班长会进行检查,如需外出须向“格贵”(“格贵”俗称“铁棒喇嘛”,是负责管理僧人生活和学经纪律、纠查犯戒行为、掌管僧人名册的僧职)说明。这样严明的纪律,使强巴林寺更加和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