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手术刀在雪域高原划出无私奉献的轨迹,他用缝合线编织出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命线……他就是天津援藏医生、西藏昌都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董伯岩。
2013年8月,董伯岩作为天津市第七批援藏技术干部,来到西藏昌都地区。这位46岁的津门汉子是背着家人跟医院党委报名的。“这不是第一次了,家人都知道每当有救灾抢险任务时,退缩不是我的性格。”董伯岩说。
虽然提前就吃上了抗高原反应的药物,但一到西藏董伯岩还是免不了头疼、心慌,整个人就像患上了重感冒,走起路来,头重脚轻。
2013年8月12日5点23分,昌都地区左贡县、芒康县交界发生6.1级地震,共造成昌都地区4个县受灾。此时恰巧是董伯岩到地区人民医院正式上班的第一天。
见面会上,董伯岩和几位天津来的同行们就接到了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组建医疗队的命令。未经事先商量,来自天津的5名援藏医生几乎同时站了起来,请求第一批奔赴灾区。考虑到大家初上高原,还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院领导有些犹豫。
在董伯岩等人的强烈要求下,医院最后确定了第一批抗震救灾医疗队的名单,董伯岩任副总指挥,负责医疗救护指导,来自天津的张殿乙也名列其中,他们立刻出发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左贡县。
下午4点,作为第一只进入灾区的救灾医疗队,董伯岩和队友们到达了重灾区左贡县田妥乡,指挥部命令他们继续向位于震中的沙益村开进。
柏油路没有了,剩下的65公里都是崎岖坎坷的山间沙土路,中间还要翻越海拔5000米的加格拉山。接近震中,路上的裂缝和旁边山上滚下的碎石越来越多,有的就砸在队员们的车上。董伯岩和张殿乙进藏还不到5天,此时更是感到头疼欲裂,腹内翻江倒海般难受,口唇和脸变成了绛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