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当雄县纳木湖完全小学的孩子们都喜欢这里的营养餐 摄影:杨旭
每天上午,当西藏拉萨市当雄县纳木湖完全小学的孩子们在教室上课,朗朗书声回荡在校园时,学校的后勤工作人员正紧张地在学生食堂忙碌着:备菜、清洗苹果、分发牛奶……到了中午,学生们端着干净的餐盘在食堂排起长队领取午餐,校工穿着洁白的工作服,戴着卫生口罩为大家分发食物。
赤列曲珍是五年级的学生,她一边大口吃着午餐一边说:“每天都能喝到牛奶,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鸡腿。学校的饭菜比家里的还要好吃!”说话间,几个吃饭快的孩子还率先排队领取了红彤彤的大苹果作为餐后水果。
据介绍,这是学校专门为学生课间增加的一顿营养餐,这一措施自2013年3月起已实施至今。记者仔细看了菜单,还真丰富——早餐:鸡腿、面包、牛奶还有鸡蛋,午晚餐:两菜一汤,荤素搭配。
午餐时分,当雄县纳木湖小学里学生们在大口地吃着营养午餐。 摄影:杨旭
“我们做饭用的蔬菜都是从菜农手中直接订购的,有白菜、土豆、萝卜、花菜等,都新鲜着呢。”厨师告诉我们。学校有6位藏族厨师,为了保证孩子们吃到卫生可口的饭菜,厨师们都是经过培训、体检合格之后才上岗的。
纳木湖完全小学副校长米玛次仁说:“这里的午餐和晚餐都是两菜一汤。在学校里上学的孩子们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里吃。他们的家长都和我们老师说,孩子们特别喜欢吃学校的饭菜,又干净,搭配的又好,比家长自己做的好吃太多了。”此外,学校还把用餐费购买的糌粑、面包、食用油等作为假日零食发给学生,让孩子们在放假的时候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当雄县纳木湖小学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摄影:杨旭
位于西藏东南角的林芝地区察隅县下察隅小镇上,一群上学的孩子嘴里嚼着面包,欢乐地奔跑在去学校的路上。他们的嬉戏欢笑声打破了小镇的宁静。
下察隅镇中心小学里共有来自附近18个村落的382名学生,不少学生在这里寄宿。虽然地处偏远,但家长们的观念也在转变,从当年让孩子在家务农转已经变为积极支持孩子入学接受教育。如今小镇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已达了100%。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餐改善计划,西藏自治区教育“三包”政策都已经落实在这个地处偏远的小镇。
保证营养,是儿童健康发育的首要条件,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中小学生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国务院于2011年10月在全国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西藏,自2012年春季学期,按国务院决策部署,西藏开始全面推行农牧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区74个县(市、区),所有农牧区(不含县城)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200天核定,共计600元。按照国家提出的“营养膳食补助足额用于学生提供食品”的要求,补助资金与“三包”经费中的生活补助统筹使用。2012年,西藏对该项惠民政策的补助资金达1.4亿元左右,近24万名农牧区学生从中受益。
学生们在领取餐后水果 摄影:杨旭
排队领餐 摄影:杨旭
今年,西藏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分春、秋两季下达,春季将下拨资金6200万元,惠及学生20.65万人。这是西藏教育惠民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让“营养餐”真正惠及全区每一位在校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营养餐“变味”,让学生 “吃得好”?怎样才能确保把好事办好,落在实处?据介绍,西藏各地专项划拨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后,学校将膳食补助资金纳入“三包”经费统筹使用,并结合实际,注重肉、蛋、奶、蔬菜等的科学搭配。合理制定营养膳食标准,改善学生营养结构,确保学生营养膳食达到标准。确保每个学生吃得好、吃得饱,让西藏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营养餐”工程实施以来,农牧区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免费享受到鸡蛋、牛奶和水果。通过增加营养含量,提高饮食质量,促进了西藏农牧区学生的健康成长。(文章原标题为:《西藏孩子爱上学校营养餐:比家里还好吃》)
(责编:凌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