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女子次仁群宗,常常满身酒气,却一点也不恼人。她不仅自己爱喝酒,还爱劝旁人同饮。酒罢,便引吭高歌;歌毕,便绽开笑靥。
有酒才有歌。次仁群宗家住门巴族聚居区——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麻玛乡勒布新村,那里产青稞、荞麦,家家酿酒,人人喝酒,酒歌必不可少。
29年前,次仁群宗从吉布乡让村跋山涉水嫁到勒布新村,由于她的酒歌唱得“相当不错”,所以当地村民亲切地喊她“相当”。
次仁群宗唱的酒歌,便是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萨玛酒歌”。相传“萨玛酒歌”是一位名叫拉不热的人创作的,他一生用歌声带给人们欢乐,后坐化成佛,成为门巴人心中的歌神。
“萨玛酒歌”是聚会欢庆、婚嫁离别时演唱的民歌,善用比喻,多以赞美万物生灵、自然山川,歌颂美好真挚的感情为主,可以独唱,也能对歌,颇具魅力。
作为“萨玛酒歌”传承人,年近五旬的次仁群宗从小便喜欢上了酒歌。让村位于勒布沟高山深处,全村25户、63人,以半农半牧为主。小时候,次仁群宗天天随父亲上山牧羊,闲来无事,父亲面对空旷的山谷练习酒歌,小群宗便跟着哼唱。在父亲的口口相传中,次仁群宗渐渐学会了本民族流传至今的数十首“萨玛酒歌”。
在勒布新村,常能看到酒歌相依、对歌竞技的场景:谁没能接唱到最后,就算输家,对于输家的惩罚措施便是罚酒,或者是赢家奖励喝酒,而输家却只能喝水。
嘹亮婉转的“萨玛酒歌”不仅在门巴人的寨子里回荡,如今,每年的仓央嘉措文化旅游节上,都能听到次仁群宗和村民们动人的歌声。
除了表演,传承“萨玛酒歌”一直以来是次仁群宗心里的大事,父亲边巴丹增也是她日夜的牵挂。
作为村里年龄最大的老人之一,边巴丹增对于“萨玛酒歌”有着特殊的情感。门巴族人数稀少,他早早地将酒歌传给了徒弟们。“文化应该延续下去,如果不传下去,就会烂在肚子里。”
老人没有失望,如今,自己的女儿通过耳濡目染,继承了他的衣钵;村里能熟练演唱50首左右酒歌的门巴汉子白玛次仁,也已成为非遗项目“萨玛酒歌”传承人。
眼下,除了收徒传艺,白玛次仁还计划将“萨玛酒歌”翻译成藏语演唱,他说,这样不仅能促进本民族文化的传播,还能从中吸收一些新内容丰富门巴文化。此外,发行“萨玛酒歌”专辑,配上藏语或汉语标注,也是他为传承酒歌开出的良方。
除了传承人的努力,政府也在倾力扶持“萨玛酒歌”的传承和保护。据了解,政府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项目扶持资金,帮助传承人带徒授艺,错那县还找了专人来写具有门巴特色的歌词,让人们按照古老的门巴语言和流传下来的曲子演唱。
“面对门巴人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瑰宝与先辈智慧的结晶,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让更多人感受它的独特魅力!”次仁群宗说。
(原标题:“萨玛酒歌”:百年非遗“老树开花”)
(责编: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