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资讯播报
10年见证西藏道路安全管理巨大变化
 
张黎黎   发布时间:2014-05-27 14:48:0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10年的西藏交通就像黑白电影里的镜头,一幕幕滚动而过,每一个镜头都是一次看得见的变化。

  10年,对于许多内地省份和城市的交通而言,变化最大、感受最贴切的无外乎人多、车多、路堵。然而,这10年对于西藏而言,它所走过的历程却承载着雪域高原的责任、幸福、希望和梦想,10年变迁也烙上了属于西藏交通安全守护者执着的印记。

  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10周年之际,请跟随记者一起历数这10年来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点点滴滴。

  路:对道路交通环境改善之期盼 

  尼玛次仁是山南地区扎囊县政法委书记。不过,他还是一名有着20多年交警工作经验的老公安。1984年,尼玛次仁是自治区交通厅山南地区交通监理站(山南地区交警支队前身)的一名工作人员。“那会儿的道路交通环境和日常工作都相对比较简单,一个县上最多也就三四辆车,红绿灯、护栏、斑马线、交通标志等交通管理设施几乎是空白,地区上能有两条硬化路面算是不错的。那时候,一年到头也没有几起交通事故”。尼玛次仁回忆说。

  相对于那个陌生而“遥远”的年代,2004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的蔺智华则目睹了这10年间发生的诸多变化。

  “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带来了驾驶者和行人的不适应,也带来了交警执法工作的不适应。”参加工作就在扎囊县公安局的蔺智华向记者讲述了他看到的变化。

  “我记得当时刚修建拓宽了的扎囊县城道路上,就只有一个交通标识:“限速30公里”。没有红绿灯、没有道路指示牌、交通标志也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交通环境下,汽车、摩托车、拖拉机、行人是你来我往、随意无章。可能是因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刚几个月,路面执勤的民警也需要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面对这些实际情况也是束手无策,执法的力度和严肃性自然大打折扣。”

  蔺智华讲的其实是10年前我区道路交通环境及其管理状况的一个缩影:道路交通安全文明意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交通管理硬件设施不能满足环境的变化,管理者面对“新法”与“旧规”显得无所适从。

  法在“书上”,路在脚下。跟不上趟的交通安全管理现状让“法”形同虚设。

  随后的几年,对道路交通环境改善的期盼逐渐变成了现实。城区道路上多了红绿灯、隔离带、斑马线,国、省干道交通标志标线和警告标示也逐步多了起来,各行其道开始成为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意识。

  10年的期盼折射出一个道理:道路环境在变,路面管理配套设施和人的意识也必须随之变化。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