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5年由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任编剧电影《西藏天空》4月上映
经过五年精心打磨,由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编剧、青年导演傅东育执导、上海电影集团出品的人文艺术大片《西藏天空》将于4月中旬在上海首映,影片采用藏语对白,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和富有感染力的人物故事,展现了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中国西藏的沧桑巨变。
阿来:文学与光影的“破戒”邂逅
谈起首次参与电影创作的“触电”经历,《西藏天空》编剧、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十分低调。他说:“我曾经说过‘永远不想写电影和电视剧’,这次破戒了。”
《西藏天空》讲述的是:在半个多世纪中,旧西藏的世袭贵族少爷丹增,与农奴制最下层的郎生(家奴)普布之间的恩怨情仇。阿来坦言,电影的主线始终围绕“寻找自我”展开,故事中的丹增和普布因为“身份互换”,最终经历了从“迷失”到“寻找”的心路历程。
女作家王小鹰在试映座谈会上感慨,两个男主人公之间的关系设置让人震撼,《西藏天空》堪称是“久违的经典大片”,我们迫切需要这样的作品。
“梦之队”五年磨一剑
《西藏天空》看似“没有大腕”的剧组,其实是一支不折不扣的电影技术“梦之队”:刚刚从柏林捧回一尊银熊的电影摄影师曾剑担任该片摄影指导,曾为《霸王别姬》录音的张艺谋“老搭档”陶经出任录音指导,还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首席造型设计师陈敏正、台湾金马奖最佳剪辑师杨红雨等。
上影集团总裁、《西藏天空》出品人任仲伦说,这部影片定位为“人文电影”,从立项到成片历时5年,摄制组战胜严重的高原反应,在海拔超过3500米的西藏自治区山南等地取景,艰苦卓绝的高原拍摄跨度长达10个月之久,同期在高原集结的摄制人力达到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