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天都围着灶台转,现在回去热腾腾的饭菜已经等着我了。在家说话越来越管用了!”西藏高原绒花农牧民编织专业合作社的德吉央金告诉记者。
春寒料峭的3月,雅鲁藏布江在西藏山南地区的腹地奔流而过,远处的雪山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德吉央金所在的合作社位于山南地区曲松县贡堆村,从2009年成立到现在,合作社已经由5个人壮大到237人,产品也由单一的卡垫发展成披肩、卡垫、藏毯、藏被等,销售业绩从零逐渐增至40万元,销售的区域也由曲松县城向整个山南地区辐射。
进入一个传统风格的藏式庭院,记者看见几十个技巧娴熟的妇女正有条不紊地梳理羊毛、捻羊毛、纺羊绒、染线……五颜六色的围巾、藏毯挂满了小院。靠近墙根的地方是一个柴火织起的锅灶,上面架着大大的染缸,缸里大量的核桃壳是藏族手工编织时染色的传统工具。
腼腆的德吉央金聊起编织技巧来却是滔滔不绝:线的粗细必须一样,穿线时不能拧太紧,要不然边缘就不平整,纺线时力气要适中,要不会影响纹路的美观……
“现在我每年的收入比在矿上打工的老公少不了多少。”已经成为合作社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德吉央金说,现在她在家和合作社里都很有发言权,感觉自己真正成了“半边天”。
编织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索朗曲珍告诉记者,村子里900多人,以传统农牧业为主。以前农闲时节,男人们会去附近的矿上或者县城里打工,女人们就在家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