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资讯播报
中央妙语论“三农” 传递民本新内涵
 
徐曼曼   发布时间:2013-12-26 10:53:00   来源:新华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不能成为留守的农村”、“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从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表述不难看出,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策导向逐渐在向数亿农民倾斜。

  会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村到底小康不小康,美不美,富不富,不是看总体数字,而是看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不鼓。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关系到中国经济下一轮的提质增效。可以预见,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主要依靠内需,广大农民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需求,关键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并且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消费。

  当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但社会财富在不同类别人群之间分配差距还很大,一些低收入群体生活还很困难;虽然城镇化率超过50%,但农村人口仍高达数亿,“干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半城镇化”现象普遍存在;虽然粮食生产连续增收,但并未摆脱“靠天吃饭”……一系列的难题考验着新一届领导集体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勇气以及智慧,数亿农民的创造力如何发挥,如何让他们走向富裕,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是否健康、顺利。

  专家们一再呼吁,我们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而且要解决经济发展中各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形象地说,如果把“四化”比作一匹骏马的四条腿,现在三条腿长,一条腿短,而且这条腿还是后腿。农业现代化进程还远远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四化”之中农业现代化是短板、是弱项,最迫切的还是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补齐“四化同步”中的农业短腿,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然而调查发现,当前一些农村在社会管理方面很多时候显得无能问题,某些社会问题仍无人管,比如农村“三留守”、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中央提出,改革红利共享、打通生产要素流通渠道、不再以帮扶的态度谈农业,把农业变成体面职业,现代农业将为中国崛起奠定坚实基础等等……这无疑传递出解决“三农”问题思维,让我们意识到,反哺乡村的时刻真正来临了。

  回望新中国成立60多年历史,我们看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有着广大农民默默无闻的奉献,以及一定程度的牺牲,他们理应有体面的生活,他们的利益应当得到高度重视。只有当广大农民更多共享改革红利和经济发展成果时,中国发展才能更加可持续,中国才能真正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更加强大、美丽和富饶。

  (责编:朱琪)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