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问题已经出现,就必须正视。华盛顿的政治精英们需要明白,聪明人与时俱进,自负者被历史推着走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预算和债务上限问题上死掐,反映出的是美国政治极化,而政治极化背后是社会极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人口结构变化、网络和新媒体兴起,美国社会分裂程度逐渐加深,民意越来越呈现多元分散状态。两党迎合不同选民群体,政策诉求差异巨大,形成共识的空间不断缩小,甚至出现了“最自由的共和党人也比最保守的民主党人大大右倾”状况。
各国政治制度都与其特有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密切相关,有其自身的特点。相互制衡是美国政治体制的一个突出特征。为阻止某一方采取强有力的政治行动,美国宪法设置了非同寻常的障碍,两党都不难找到制约对方的手段。如今,制衡与极化相互叠加,导致“我办不成事也不能让你办成”,难怪美国学者福山以“否决政体”来描述当下的美国政治生态。
崇尚美国政治制度的人认为,相互制衡蕴涵纠偏能力,有助于防止巨大的政治错误出现。可是,当这种制度安排加剧社会裂痕、党派对立甚至扰乱国家正常生活,理性的反思是必要的。如果非要坚持一俊遮百丑的观点,恐怕只能预设任何一个通过妥协出台的政策都比无所作为更坏了。但是,这样的预设经不起现实的敲打。任何一个国家都承受不了无政府状态。即便美国这样实力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忍受某些政府部门长期关门,更没有权利拿“经济原子弹”惊扰世界。
美国政治制度出了问题,这是显而易见的客观事实。原因的确很复杂,恐怕最大症结还是没有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昔日的优势不经意间成为国家前行的障碍。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活力关键在于与时俱进。美国学者格伦·哈伯德和蒂姆·凯恩发现,历史上许多强国最终没落,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政体“否认内在的停滞本质”,一旦“制度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现实”,就势必“带来衰退”。
当下,华盛顿政坛最大的关注仍是如何保住党派利益,国家发展宏图伟略早已退居次席。如何找到政治变革的勇气,这是美国人自己的事。但是,有些道理对美国也是适用的。在地球村内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背景下,也的确有必要对美国讲一讲这些道理。
变革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特征。既然问题已经出现,就必须正视,躲是躲不过去的。打破原有格局,触动既得利益,动静不会小,感受也未必舒服。但是,拖的结果只能是变革的成本越来越高。华盛顿的政治精英们需要明白,聪明人与时俱进,自负者被历史推着走。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14日 02 版)
(责编:王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