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唐蕃古道考古新闻发布会召开,考古工作者经过三年的调查,陆续在石渠县境内发现3处吐蕃时期石刻群遗存。这也是目前已发现的我国藏族地区规模最大、最为密集的吐蕃时期石刻群。专家表示,此次考古发现,将填补青藏高原东部唐蕃古道研究重要资料空白。
今年5月,故宫博物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物局等考古科研机构在石渠县进行了吐蕃石刻细致考古研究。新发现的吐蕃石刻群位于石渠县洛须镇白马神山、长沙干马乡须巴神山及嘛呷乡烟角村。根据古藏文题记,能够判断雕刻于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即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是研究吐蕃佛教美术的重要资料。
有专家认为,此次石渠县新发现的吐蕃石刻群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中须巴神山石刻群能够进行准确断代,是雅砻江沿岸首次发现的吐蕃石刻,是目前已发现的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藏区规模最大、最为密集、最为集中的吐蕃时期石刻群,也是四川省第一次发现成片的吐蕃时期的遗存。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谢继胜介绍,在这些摩崖石刻群中集中反映了吐蕃鼎盛时期的人物造像,“飞鸟、头戴三叶冠佛像、古藏文汉文双语题记,都出现在这批石刻中。”这一批石刻与石渠境内著名的照阿拉姆石刻、青海省玉树境内勒巴沟石刻的吐蕃石刻有密切关系。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为人所熟知,但文成公主进藏路线和唐蕃古道走向多年来始终没有定论。这批石摩崖造像是否跟文成公主有直接关系,目前还没有发现。但可以明确的是,这批新发现的吐蕃时期石刻群,或为唐蕃古道走向提供新资料。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罗文华表示,鉴于石渠的特殊地理位置,连接川青藏三地,毫无疑问来往此处的应该是往返唐王朝和吐蕃王朝两地的商人和使节。这次考古发现的意义首先确定了另一条比较重要的唐蕃之间的交通要道,就在石渠县境内,或者经过石渠境内;其次,这批石刻还原了吐蕃时期藏传佛教的基本面貌;另外,通过这批石刻发现,沿金沙江流域到雅砻江流域,汉、藏和尼泊尔艺术在石渠融合产生了非常独特的艺术风貌。
“这次的考古发现,填补了青藏高原东部唐蕃古道走向重要环节的资料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接下来,我们还会做更广泛更深入的调查,期待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罗文华说。
(责编:冯延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