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梦想,最令人惊叹的,就是真正的梦想从来不会因为自然环境的艰难而出现任何的沮丧颓废。高寒缺氧的高原,经济文化日益蓬勃,是因为始终有一个个温暖鲜活的中国梦在被不断实现着。或是普通的驻村干部,或是便民警务站的干警,或是媒体的夜班编辑,或是偏远地区的赤脚医生……每一个梦想里的平凡与不平凡如同一个个活跃的氧原子,最终聚化成弥漫高原的清新空气,令人舒畅振奋。
9月3日晚,中国梦·最佳爱岗敬业模范颁奖晚会在拉萨举行。说是晚会,但重头戏却不是文艺演出。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100名爱岗敬业模范才是人们目光的焦点。据了解,此次爱岗敬业模范评选在全区范围内接受推荐候选人403名,从8月3日至15日投票周期内,共收到有效选票11万张。接受荣誉的100名模范就是由这11万张来自大众的选票产生的。
出生于1961年的白玛拉姆,和她交谈时却能感觉到一种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充沛精力,以及好像大事小事都在她掌握之中的气场。她是一名乡村赤脚医生,常年背着药箱,乡间田野奔波,看病送药,昌都贡觉县爱玉村的几乎每一个村民都接受过白玛拉姆大夫的诊治。但她的另一个身份却是村党支部书记。她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户户有沼气,户户有拖拉机、微耕机、摩托车,2012年村经济总量达159万余元。
问她累不累,白玛拉姆说,就是碰到一件事情处理一件事情,碰到一个病人治疗一个病人,慢慢就都好起来了,也没啥所谓累不累的。在我们现场的采访过程中,听到的几乎全是这样的回答。其实梦想从来都不是虚浮的,处理好手边的事,对待好身边的人,就是圆梦的过程。
2011年以来,在全区开展的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中,先后有几万名驻村干部分批深入5458个乡村,与当地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罗丹就是其中一员。罗丹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帮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就是我的梦。
夜色渐浓,可王开波待会还要回去上夜班。他是西藏日报社的一名夜班编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个“昼伏夜出”的人,为一个标题绞尽脑汁,为等稿熬夜到天亮是家常便饭。常言说夜深人静,可有时为沟通一个策划反复争论,深更半夜闹得脸红脖子粗也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就是在这样一个个不平静的深夜里,一项项重大新闻报道任务被完成了。作为一个80后,王开波说,像同龄人那样去看场电影泡泡酒吧,已经是好多年没有的事情了。
从晚会现场可以看到,在这次全区规模重大的评选活动中,80后开始集体亮相。每日工作10小时以上,写下10余万字的调研笔记的毛蓓;带动周边群众增收40多万元的克松村第一书记张晓波;在基层一线为普通农牧民办实事,被群众交口称赞的驻村干部巴桑拉姆……雪域高原上的中国梦想,那些曾经稚嫩的面孔开始逐渐成为中坚力量。
晚会开始,深沉而幽远的大提琴声引出交响诗朗诵《我的中国梦》。镜头扫向嘉宾席,都是些普通而朴素的面容,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同事邻居。然而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50后到90后,都是目光烁烁,透着活力。随机采访一位现场播出的工作人员,她说,大家都不用化妆,镜头打过去个个神采奕奕,可省了大事了。作家王小波说过,一个人有没有梦想,从外表是可以看出来的。中国梦所产生的氧气,并非虚谈。
(文章原标题:《西藏中国梦·最佳爱岗敬业模范颁奖晚会侧记》)
(责编: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