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玉树草原处处透露着勃勃生机,结古镇西的东德隆庆山上传出一阵气势磅礴的歌声。100名盛装的藏族少男少女在交响乐的伴奏下,跟随中国国家一级作曲家扎西达杰指挥的节拍,投入地演唱着。
这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二民族高中演出大型交响合唱套曲《世界公桑》中的一幕。作为格萨尔史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公桑》首次以5个乐章组成的交响乐套曲的形式呈现在世人眼前。
在青藏高原和蒙古草原传唱了千年的《格萨尔》(蒙古族称《格斯尔》)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它广泛流传于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讲述了格萨尔王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传奇。
中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诺布旺丹说,《格萨(斯)尔》史诗在千年的演进中,融汇了藏族和兄弟民族的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丰富知识,被誉为雪域民族的百科全书。经历了上千年的传唱,至今仍被口口相传,又被誉为“活着的史诗”。
中国政府于1979年后成立了抢救、整理《格萨(斯)尔》的专门机构,并将研究工作列入了每个五年计划的重点科研项目。 2009年,《格萨尔》史诗传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千年史诗迎来空前的保护力度。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在藏族地区建立了4个“格萨尔口头传统研究基地”,对格萨尔艺人、文本和文化语境进行深入研究。到目前为止从民间收集到藏文手抄本、木刻本289种,出版135部藏文分部本,并搜集到大量《格萨尔》唐卡及文物。
在中国藏区,各地政府纷纷打造格萨尔文化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大力保护、传承格萨尔文化成为藏区各地政府的共识。从四川甘孜州德格县的阿须草原,到青海果洛州达日县的狮龙宫殿,再到青海玉树州囊谦县的格萨尔王及三十大将灵塔,人们从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中找寻着与英雄出生、称王、归天的千丝万缕联系。
在格萨尔文化获得空前保护和关注的同时,以格萨尔英雄故事为题材的各类艺术形式也开始兴起。“《格萨尔》不是一般的史诗,它具有丰富的戏剧性,音乐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为在新时代发扬格萨尔文化提供了宽广途径。”《世界公桑》的曲作者扎西达杰说。作为对古老文化创新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世界公桑》在近期举行的玉树首届格萨尔文化国际学术论坛上获得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肯定。
上世纪70年代,格萨尔王的传奇首次作为歌舞剧被搬上舞台。近年来,众多藏区知名歌手开始尝试将格萨尔的故事和说唱融入流行歌曲。中国作家们也开始以《格萨尔王传》为蓝本进行文学创作。“随着时代的变迁,《格萨尔》史诗已经从神圣性、历史性、故事性的文化传承方式转变为具有人类文化内涵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艺术类别。”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学者意娜说,“我们可以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格萨尔文化能够成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艺术观赏者都能进行艺术鉴赏的对象。”
(责编:冯延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