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温斯顿·霍华德(John Winston Howard)曾于1996年3月至2007年11月间担任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陆克文(Kevin Michael Rudd)则于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间担任澳大利亚联邦总理一职,这两位政治家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政党。他们在任期间,由于其对华主张存在差异,所以导致两个时期的对华政策各不相同,中澳关系也出现一定波动,在一些敏感问题如涉藏问题上,这两位前领导人的举措也有不同,但随着他们对华了解的深入,其在此类问题上的态度也有变化。
霍华德刚上任的时候曾坚持与十四世达赖喇嘛会面,此举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引起了中国政府的不快。但这类不愉快的“插曲”很快就过去了。1997年霍华德访华后认为,中国经济的起飞对澳大利亚的经济转型和腾飞具有重要意义,他“关注澳大利亚在中国的经济利益”。
霍华德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说过:“中国有权选择自己的政治体制,对此我表示尊重,中国也应该尊重和接受澳大利亚是同美国一样的民主国家的事实,尊重各自的选择是维系国家间友谊的重要基础之一。”
“纵观世界历史,每个经济上强大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发挥了更大的影响力,也用更强大的国防力量武装了自己。我认同中国有权利发展更强大的国防力量,这非常自然,所有经济强国都做过如出一辙的事情,包括美国、德国以及英国。我个人不认为中国会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因为中国在国防上的建设不是穷兵黩武式的。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需要有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防力量。”
霍华德2002年提出了“共享资源、优化行动”的方针,2007年成立了澳大利亚——中国理事会(Australia-China Council),以加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了解。
陆克文刚上任时,由于其对中国“西藏问题”的误判,也曾导致中澳关系一度下滑。但之后他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保证,澳大利亚政府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这充分表明了其在涉藏问题上的立场。
作为第一位能讲流利汉语的西方领导人,陆克文曾在一次采访中历数自己看过的中国领导人传记,其中很多都是不为西方世界了解的幕后人物。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澳时,也将中澳全面合作关系视作“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典范”,被国际舆论认为“准确描绘了当前两国的关系,坚定了中澳关系发展的信心。”
陆克文在职期间也成立了“中华全球研究中心”,加强两国学术交流,培育澳大利亚新一代中国通,发展新的中国观。该中心负责人曾在与中国同行的讨论中说,中心在推进中澳关系的过程中将发挥“起承转合”和“继往开来”的作用。
现任澳大利亚总理茱莉娅·艾琳·吉拉德(Julia Eileen Gillard)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的首位女总理,今年4月她参加了在海南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之后,于4月9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天安门广场,中方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就中澳长久以来的发展合作来说,人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合作与交流必将继续稳定发展。据《澳大利亚人报》亚太版编辑罗文·凯利克(Rowan Callick)曾提到:“关于政府是否应该满足于单纯的中澳经贸关系,目前可能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但未来两国应该试着拓宽关系,因为这是两国交往的必经之路。”
本届“和美西藏”美术作品展览在澳大利亚举办,以西方喜闻乐见的绘画艺术形式,真实地再现了西藏生态、民生、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展览以写生与记录的形式,将为澳大利亚的朋友带来更加生动、明晰、真实的西藏现状。
在澳大利亚,人们对于西藏的认知存在一些差异,甚至偏见。这次展览让更多人看到西藏真实的一面,相信通过这种相对直接的交流方式,人们对西藏将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