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资讯播报
西藏故事:藏汉回“三兄弟”开店
 
王菲   发布时间:2013-04-30 10:27:00   来源:西藏日报

  走近丹杰林路的曼达拉工艺品店,你会听到三种不同的声音,有甘肃甘南的口音,有拉萨的口音,也有标准的普通话的声音。老张,马麟,次仁,分别是汉族、回族、藏族,他们都是曼达拉工艺品的经营者,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乡音,却有着共同的信仰:把曼达拉更好地经营下去。在“三兄弟”的共同努力下,曼达拉已经走过了它10年的历程。

  “三兄弟”的相识,要从10年前的摆摊开始。那时的八廓街不像现在这样成规模,商铺多是以摊位的形式出现。“三兄弟”各自经营着不同的饰品,一来二往就相识了。后来发现三人的爱好、兴趣有很多相似之处,慢慢接触中,他们发现,即使是民族不同、宗教不同、地域不同,但却可以如兄弟般亲密相处,后来三人就结拜做了兄弟。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三兄弟”的筹备下,属于自己的店铺“曼达拉”于2002年正式营业。三兄弟在最初合伙时,就约定誓言,一定“齐心协力,共同经营”。在这10年里,有过磕绊,有过口角,但都是为了想把店经营好,“兄弟之间没有隔夜仇”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

  当记者问起平时的营业额时,马麒笑了,“这10年来,我们兄弟之间从来没计算过赚了多少、赔了多少,我们都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共同把这个店经营好是我们的梦想。”马麒向记者介绍到,一般都是谁有空谁就留着看店,有时都有空时,就一起坐下来喝喝茶、聊聊天,没有计算和计较过什么。而他们也从来没因为钱财发生过不愉快。

  2008年汶川地震时,那时的曼达拉在经过6年的经营后,已经颇有收益。“三兄弟”想着为灾区作些贡献,把店铺关了几天,驱车连夜赶到汶川,送去了慰问金。“当时也没多想,就想着,我们能帮多少是多少,毕竟这是我们‘三兄弟’共同的心意。”憨厚的马麒笑着说,“其实,在丹杰林路这个街道,有很多经营工艺品的店铺,一个店铺里经常能听到不同民族的语言,有的店主是回族,但是会有两个藏族或汉族的帮手,有的店主是藏族,也会请一些汉族或回族人一起经营。整体生意都很不错,这条街的文化氛围很好,游客经常光顾这里。”

  “你们以后是怎么打算的?”记者问。“我们会共同努力经营好这个店铺,相信以后的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以自己的劳动所得回报社会。”马麟胸有成竹地说。一旁的次仁一个劲地点着头。

(责编:云彤)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