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地区萨嘎县昌果乡完全小学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附近,距边境线只有40多公里。虽然偏远,这里的孩子也和西藏其他地区的孩子一样,享受着国家“三包”政策带来的温暖,吃得饱、吃得营养,身心健康成长。
从萨嘎县城开车一路西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才能到达昌果乡。位于昌果乡的昌果乡完全小学现有学生196人,均来自牧区,除了少数一年级学生外,大多数学生在校住宿。
据学校教师索朗次仁介绍,学校负责学生的一日三餐,钱从国家的“三包”经费中出。每天课间,学校还给学生发放饼干、水果、牛奶等食品补充营养,这些食品由县政府在日喀则地区统一采购。
到了课间餐的时间,学校老师将学生集中起来,每人发了一袋饼干和一盒牛奶。学生们拿到食品以后,就在操场上吃起来。有低年级的学生边吃边玩,嬉笑打闹。有教师在旁边监督,防止浪费和乱扔垃圾。
记者在小学食堂看到,食堂内窗明几净,桌椅摆放十分整齐。厨房内物品摆放有序,卫生条件较好。学校专门聘请了几名厨师,负责学生的一日三餐,厨师的个人情况在墙上予以公布。
13时30分,到了午饭的时间,学生们在食堂外面排好队,有序地进入食堂。学生们先是排队取碗筷,接着在取饭窗口打米饭,到另外一个窗口打两份菜。不一会儿,大多数学生已经坐在餐桌旁,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据介绍,学校专门制定了营养食谱,要求食堂严格按照食谱执行,以保证学生的营养。一般情况下,学生们早晨吃糌粑,中午吃米饭加两个炒菜,晚上吃面食。学校还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学生的饮食卫生。
“国家采取了‘三包’政策,这里的孩子们能够吃得饱、吃得好,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索朗次仁说。
据介绍,从1985年开始,西藏在免费实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农牧民子女还实行了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对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实行了同等标准的助学金制度和财政补助政策;到2011年秋季学期,“三包”政策已涵盖了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所有农牧民子女及城镇困难家庭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