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资讯播报
谢通门藏刀人家旦巴的“十年锻造”
 
石勇 陈志强 杨小娟   发布时间:2012-07-29 07:30:0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谢通门藏刀
谢通门藏刀(图片来源:百度)

  “谢通门”的意思是“一见则喜”,传说莲花生大师来到这里,看到此地就笑了,故有此名。谢通门县城所在的卡嘎镇卡嘎村(“卡嘎”意为“断岸”)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附近有著名的“卡嘎温泉”。由于卡嘎村的藏刀作坊大多位于温泉附近,伴随着温泉的袅袅蒸汽而锤打成形,故也被形象地称为“朗巴卡嘎”藏刀———“朗巴”即“水汽”的意思。“朗巴卡嘎”藏刀的制作技术据说最初出自于不丹,因边贸往来传入西藏,深受藏地人喜爱。后来有人专门到不丹偷偷学习制作工艺,并记录在胳膊上带回后藏,同时融入了当地的加工手法,成为一个独特的藏刀品牌。主要特点是:刀型细长,两端尖圆;刀身为弹簧钢手工锻制,硬度适宜。因为更注重实用性,因此刀鞘刀柄的浮雕錾花比之其他地区的藏刀更显简洁。以往卡嘎藏刀主要以个体作坊、家庭等形式制作传承。近几年来,“朗巴卡嘎”藏刀的制作工艺在传承古老民间传统工艺基础上得到不断改进和创新,工艺技术和质量水平有了空前飞跃,制作技巧、制作方法、制作理念趋于成熟。如今,全县从事藏刀制作的专业户数从30年前的两三户,发展到现在的28户,从业人员达到了52人。产品规格从过去的三种(长刀、短刀、小刀)发展到现在的12种。目前生产的藏刀分纯银镀金刀、纯银刀、铜刀三个档次,有不同规格的集实用性和装饰、纪念性为一体的特色精品。从事藏刀生产的农户年均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最多的甚至达到20万元。

  谢通门县城所在地卡嘎镇卡嘎村,是后藏大地上有名的“朗巴卡嘎”藏刀制作中心。多洛是当地有名的藏刀制作大师,也是卡嘎村的致富带头人,其生产的手工藏刀畅销国内多个省市。

  多洛从13岁拿起铁锤锻造藏刀成为学徒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他千锤百炼、不停敲打的人生。整整33年,多洛已记不清自己打造了多少柄藏刀了。

  多洛家漂亮的大门顶上,悬挂着“卡嘎镇藏刀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的牌子,这是多洛33年来坚持不懈锻造的成就,也是儿子旦巴继承父业的起点。

  走过楼梯间,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就从楼上传了过来。合作社的加工厂就在多洛家这间十来平方米的房间里,地上堆放着各种制作工具和原材料,工匠们背靠墙壁正干得热火朝天。强健的大手有节奏地挥着手中的铁锤,粗糙的铁块在工匠们的手中被千锤百炼,逐渐成形。

  多洛非常热情地告诉我们,藏刀刀身的整个制作流程有八九道工序,刀鞘也有六七道工序,要经过千锤百炼和多道淬火工艺;而材料一般为进口越野车减震弹簧、减震钢板,有时也用废弃的火车轮毂减震弹簧;每培养一个“朗巴卡嘎”藏刀手工艺人,大概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

  当谈到藏刀制作工艺的传承时,多洛非常高兴地说:“现在我儿子旦巴和格桑次仁都继承了这门手艺,特别是旦巴,他的手艺比我当年厉害多了,不仅技术纯熟,而且不断改进和创新工艺,使得藏刀的销量大幅度增长,家里的收入也增加了许多。”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