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研究更有说服力,研究成果更加严谨,我们将相关采样送往北京专业机构做‘亲子鉴定’。”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惊涛对记者说。
徐惊涛是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承担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利用体外受精生产优良犏牛胚胎技术研究》项目组负责人。该项目组经过近四年的艰苦努力,于今年3月4日在该院试验牛场顺利产下一头体外受精雄性犏牛。
“刚生下来时,小犏牛的后蹄有点打弯,第二天就能站起来了,到第三天就能跑能跳了。现在,大约一天就长一公斤。”徐惊涛说,小犏牛出生时体重为26公斤,身体是纯黑色的,额头上长有一个白点,由于其父亲是野血公牦牛,这头小牛的体格比一般的牛犊要大。
徐惊涛介绍说,该头“试管犏牛”是在收集屠宰场屠宰后的普通黄牛卵巢,在实验室采集卵母细胞并经过成熟培养后,与体外获能后的牦牛冷冻精液在体外受精,受精卵经人工培养7天达到囊胚或扩张囊胚期后,使用胚胎玻璃化冷冻技术保存于液氮中,解冻后移植于自然发情的黄牛并着床,“借腹怀胎”261天后成功产出。经过专业文献查询,之前尚未有“试管犏牛”的报告,因此可以断定此为首例“试管犏牛”。
青海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成果标志着课题组已掌握牛体外受精技术所有环节,是青海省在牦牛繁殖学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责编:石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