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西藏阿里札达土林的围抱之中,东嘎·皮央遗址并没有一条明显的道路可以通达。这个西藏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在近千年的岁月里,经历过古格王朝的盛衰,渐渐与身后土黄色的山丘浑然一体,消隐于世外。如今,世人惊叹于其蜂巢般绵延的建筑群和石窟里精美绝伦的壁画,正试图走近它,领略它蕴含的沧桑与美丽。
东嘎·皮央遗址由东嘎扎西曲林寺遗址和皮央石窟群组成。东嘎扎西曲林寺遗址位于阿里札达县东嘎村东嘎组村庄北面山顶部,各殿堂均依山势走向呈南北一线修建,现存洞穴接近200个,延绵2千米。皮央石窟群与东嘎遗址相距2公里,位于东嘎村皮央组干涸的河岸台地上,呈鱼脊状东西横列,总面积逾万平方米,是一处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组成的大型遗址。
直到1992年,西藏文物考察的队伍才初次踏足此地。那一年,东嘎·皮央遗址被收入《阿里地区文物志》。1997年该遗址被列入第三批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踏着沙土路径沿陡坡而上,仰头看见的东嘎遗址有一种巨大而慑人的气势。白色、褐色和黄色的整体色块错落于四周,仿佛从山顶流泻而下。目前开放的3个洞窟,里面的壁画题材主要为佛像、菩萨像、护法神、力士像、供养天女像以及佛传故事、说法图、礼佛图,还有孔雀、龙鱼、双龙相缠绕、双凤对立等各种装饰图案纹样及密教曼陀罗等。
据札达县文物局局长达娃卓玛介绍,这些壁画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鲜艳、造型独特、惟妙惟肖,因其采用特殊的矿物颜料绘制,经久犹新。“东嘎壁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多姿多彩、形象生动的大千世界,这样丰富的洞窟壁画在当今实为少见。”
壁画当中还有些异域的人物、图案、造型,其中各种天女图案最多。阿里地区文物局局长李兴国告诉记者:“1号洞窟是最具特色的,窟顶为斗四套斗形,即以坛城图案为主的外方四圆形状,这在整个西藏是十分罕见的,非常独特。而2号洞窟的窟顶有5重同心圆圈形状的套顶,也是绘成坛城的形状,其南壁门左右墙面各有108尊佛像,北壁有164尊佛像,东西两壁各有308尊佛像。”
皮央遗址的洞窟规模比东嘎还要大。原阿里地区文联主席、《神奇的阿里文化》一书的作者杨年华介绍,皮央的石窟分布在山体的前山和后山,当地传说这里洞窟的数量是“前山一千”、“后山一千”,实际调查统计的数字接近1000座。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洞窟早已塌毁不存,没有统计在内。
他说,根据在遗址中所采集到的铁铠甲片形制来看,与古格故城的洞内同类器物基本相同;开凿于山岩内的洞窟殿堂中还保存有战刀数柄,也与古格同类器物基本相同。因此,该遗址与古格之间应当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许为古格王国的一个方城。
札达县文物局考证,皮央遗址的加林塘属于古格王朝仁钦桑布时期所建的八大寺之一,建于公元10世纪,一度是古格王国重要的文化中心。
而对于东嘎·皮央的消亡,李兴国认为,古格王国覆灭的原因是战争。遗址处发现的盾牌、盔甲和箭之类的残迹都说明当时的备战状况。
据李兴国介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阿里地区文物抢救工作办公室于1997—1999年间开展了对含壁画洞窟的加固、山体治水以及壁画保护,并在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的复查和登记。
“东嘎·皮央的壁画,其精美程度不亚于敦煌的壁画。”他透露,考虑到遗址的价值高、保存现状也较好,以及其研究价值和古格王朝遗址相当,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正积极将其申报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告别之际,再次回望这座古老而神奇的遗址,它静悄悄地藏于札达地质公园层层叠叠的土林之中,与风声和鸟鸣相伴,任云影如河流日复一日地流淌其上。
(责编: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