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拉萨大昭寺维修竣工,寺前桑烟缭绕。
6月8日上午,历时两年、投资1817万元的拉萨大昭寺文物本体保护维修工程竣工,让跨越了1300多年历史长河的大昭寺,更显雍容华贵。走进大昭寺所在的八廓街,熙熙攘攘的游客、磕着等身长头的藏族同胞、轻摇转经筒嘴中念念有词的诵经者,与大昭寺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维修后的大昭寺,主殿、千佛廊前廊和北廊木结构中原本出现歪闪、变形、断裂的木构件已得到拨正或替换,新替换的木构件还进行了防腐、防虫蛀处理;屋顶及屋面局部阿嘎土重新打筑、挑檐局部糟朽得到更换……大昭寺民管会负责人、僧人拉巴说:“国家投入巨资对大昭寺进行维护,僧众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该寺建筑风格独特,雄伟壮观。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佛像,佛殿和回廊内外满布的壁画均具有很高的史料及艺术价值,其中《文成公主进藏图》、《大昭寺修建图》弥足珍贵,寺内还保存有唐代以来的大量历史文物。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昭寺的保护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曾几次安排专项资金对大昭寺进行抢救性维修。但由于年代久远,大昭寺建筑险情仍十分突出,特别是释迦牟尼主殿前的梁架结构已不堪重负,随时有坍塌的危险,严重威胁着大昭寺内僧侣和文物的安全。
2009年7月,大昭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开工,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工程对觉康主殿、释迦牟尼殿、千佛廊及附属建筑进行了维修保护。两年来,完成了壁画保护,墙体工程,层、楼、地面工程的部分基础性工作以及木构件的调整、木基层的修复,基本排除大昭寺文物建筑存在的险情。
在维修过程中,从最初的编制方案到施工单位的确定,从全程的检查指导到广泛的社会监督,处处可见维修工程的真功夫。国家落实工程资金后,自治区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了大昭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方案;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均由业内资质和信誉较好的企业承担。“我们遵循‘不改变文物现状’的原则,认真履行基本建设工程程序,接受社会各界广泛监督。”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丹增朗杰说,严格的制度保障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甲热·洛桑丹增说,对大昭寺的维修,表明了国家对西藏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大昭寺保护维修工程竣工,有利于我国民族宗教政策广为人知,为推动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据介绍,目前,西藏“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已完成9处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完成6处文物保护维修工程部分子项目,其余7处正在进行维修保护。
(责编:释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