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资讯播报
西藏学生在浙江湖州的幸福生活
 
朱晔 李华   发布时间:2011-02-19 08:30:00   来源:湖州在线

  “刚来时很不习惯,很想家,每次打电话回家都会哭;现在,我们慢慢习惯这里的生活,过得很开心。”近日,在浙江省湖州现代农业技术学校的一间女生宿舍里,19岁的益西卓玛捧着刚从食堂打回来的饭菜,笑得很开心而腼腆。

  当天,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更添湿冷,但西藏班学生的宿舍里却一片温暖。大门口贴着的大红对联,床头挂着的大型中国结,装饰在天花板上的彩条……浓浓的节日喜庆还在蔓延,墙上的电视播放着节目,空调送出暖风。中午11时30分,在宿舍里,学生们或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或拿着书本练习说普通话。

  跨过高原、越过雪山,经过长途跋涉,去年9月,40名西藏学生从雪域高原来到了浙江湖州。如今,一个学期过去了,在浙江湖州过了第一个农历新年的他们,变化不只一点点,收获的快乐与成长也不只一点点。

  “他们的热情

  就像这里的夏天一样热”

  在益西卓玛的书桌上,最醒目的位子上放着一张合照:西藏布达拉宫前面的广场上, 4个人笑得格外灿烂。“这是我妈妈,这是我舅妈和表妹。”指着照片中的人一个个介绍,内向的她这时忘了害羞,眼睛晶晶亮。

  拉萨、昌都、林芝、那曲、日喀则、山南地区、阿里地区,40名学生分别来自西藏各地,分属藏族和门巴族两个民族。从西藏到浙江湖州,长达5000余公里的距离,让学生们的思乡之情分外浓烈。

  为了方便学生和远在西藏的家长联系,学校所有中层领导的办公室全部向西藏学生开放。“这个学期我们已经养成了一个新习惯,只要在学校,我们的办公室随时向西藏学生敞开,电话也成了西藏热线。”副校长沈悦峰说,现在有时候接起电话,一串奇怪的语言就从话筒中传来,那肯定就是西藏家长打来的。

  渐渐地,打电话“哭鼻子”的学生少了。那些曾经哭得伤心的女孩子说,除了正在慢慢适应学习生活外,这里的老师让她们感受到了家人般给予的呵护。

  刚到浙江湖州的两三个月里,因为水土不服,好几位西藏学生病倒了,西藏班的班主任王早荣、邹琴和西藏教育厅派来的老师次旺扎轮流陪着他们到埭溪镇上或者湖城的医院来看病,有时候学生一挂盐水,老师就要陪到晚上11时多。

  病得最重的益西卓玛因为扁桃体发炎,在浙江湖州住院了。3名老师每天轮流往返在浙江湖州与埭溪之间,又要给其他的西藏学生上课,又要照顾生病的益西卓玛。怕家长听到孩子生病的消息会担心,老师们把照顾她、安慰她的活统统揽了下来,直到痊愈出院后才告知她的家长。

  1月下旬,学校开始放假了,本地学生离校了,热闹的校园一下子冷清了下来。看着同学们回家过年,西藏学生更想家了。这时,老师们又忙开了,一边,排值班表、安排活动、培训普通话、组织篮球比赛、开放电子阅览室、一起吃年夜饭……让西藏学生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一边,给西藏的每一名家长写一封信,聊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一个学期过去了,西藏学生虽依然害羞腼腆,但他们的笑容明显多了。2月13日,老师们带着40名西藏学生去逛杭州。小平措穿上了藏在箱子里的节日盛装,拉着老师一起拍照,笑得很开怀。“离开了父母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新家庭,可是我发现这里一点也不陌生,这里的老师、学长、学姐们都很亲切、很关心我们,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他们的热情就像这里的夏天一样的热。”来自林芝地区米林县的边巴卓玛说。

  在西藏学生快乐生活的时候,老师们却在加班中度过一个个假期。家住湖城的邹琴老师,寒假里依然坐上301路城乡公交,过着放假不休息的生活。因为周末、假期经常不在家休息,邹琴的儿子忍不住抱怨起了妈妈:“妈妈,你怎么都没有休息天,都不陪我了。”

  “让西藏学生至少拿3至4张证书”

  “家长们把这些孩子不辞千里地送到我们学校来,就是想让他们学一门技术回去,我们不能辜负。”在刚接到开办西藏班的任务时,该校的老师就下了这样的决心,并认真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计划。

  然而,接到学生后,他们才明白了其中的困难:从23岁至15岁,40名西藏学生的年龄跨度达到了7岁;从高中毕业到初中、小学毕业,一个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从学生到打工者,他们的经历更是大相径庭……除此之外,语言的差异也增加了难度,与他们交流时语速要放慢或只能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词语,尤其是他们的汉语书写能力较差,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普通话听说写有困难,老师们就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开小灶”;中职教育文化课程跟不上,老师们就抛弃了准备好的教材,从新华书店订了一批7年级学生的课本;对专业知识一窍不通,老师们就手把手地教,从实验室里种金针菇教起……教学的困难多,老师们千方百计想出来的办法更多。

  为了让西藏学生能学有所成,该校多次召开教师会议,商量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好课、管理好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同时,要求教师实行师生结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实行结对,包干到人,使中职西藏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为了使他们得到更好的专业和技能的培养,学校专业组专门对西藏学生的实训工作和技能训练做了具体的安排。“为了这群孩子,学校里给的都是特殊待遇,教学上安排得也都是‘最高配置’。”王早荣说,西藏班的任课老师全部挑的是学校里最好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

  来到异乡,接触到不同的教育模式,一些孩子难免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为了给他们鼓劲,只要他们有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学校都会以喜报的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也让家长支持学校的工作,一起鼓励学生。

  期末考试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植物、藏语6门课,白玛仁增考了491分,丹增卓玛考了486分,扎拉达杰考了486分……虽然成绩不是很高,但很多学生都有了不小的进步。

  新的学期即将开学,老师们已经提前计划起了西藏学生们的暑期实习计划:“要挑一些正规的大企业,对学生的安全、学习都有保障。”“专业对口的才好,镇里小羊山的蔬菜基地可以去联系一下。”“到时我们学校自己的实践基地也开始了,可以优先安排一部分西藏学生”……

  对于首批西藏学生的发展,浙江省湖州市现代农业学校早早为他们做了规划:让这批西藏学生能在学校学习的3年内,至少能拿到3至4张证书。

(责编:晓春)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