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资讯播报
七旬版画大师徐匡深入藏区发掘题材
 
潘昕   发布时间:2011-02-15 08:30:00   来源:天天新报

徐匡作品

  “我和上海很有缘,我初中就是在万航渡路上的行知艺术学校读的,这都多亏了党的培养……”祖籍湖南、成长和工作都在四川,73岁的画家徐匡却能将“万航渡路”用上海话说得字正腔圆。兔年伊始,徐匡决定将78件88幅版画代表作捐献给上海美术馆作为永久收藏,这几乎涵盖了他从艺一生的版画创作,而《刻画人生——徐匡艺术作品展》也作为上海美术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列首展在春节期间举办。记者日前采访了这位对生活始终充满热情的老艺术家。

  徐匡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重要的版画家,他以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刻画了新中国美术的主流样式,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他的创作始终关注人民、关注现实生活,版画作品《彝族女孩》、《果园》等,突出形式感,具有旋律之美;《嘉陵江上》(1961年)、《乡村小学》(1964年)、《草地诗篇》(1975年)、《纳木湖畔》(1979年)等,画面简朴,充满理想主义的色彩。这些作品从平凡生活和普通人中掘取诗意,讴歌了新中国广大人民和普通劳动者,表达出对美、对生活、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徐匡先生曾赴西藏写生创作,表现的对象集中在藏区和高原之上。曾经获得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的版画作品《奶奶》,就是徐匡从当年藏区赛马会上自己偶然拍得的一张照片的一个角落里发掘出的题材。作品的构图很简单:一个年逾古稀的西藏老奶奶背着外孙在看赛马会,外孙头上还戴着洋派的遮阳帽,而老奶奶微微弓着背,刻满皱纹的脸饱经沧桑。徐匡说,这并非什么大主题,却反映了人在恶劣条件下的生命力,当时感动了几乎所有评委。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对此评论道:“徐匡的努力,使黑白版画变得丰富而严谨,将一览无余变成可以慢慢品赏。”

  徐匡少年时有幸从四川考来上海行知艺术学校读书,在音乐和美术之间选择了学美术。他说:“美术不像音乐和戏剧有长度,美术只有一瞬间,要善于捕捉瞬间,把生活变成艺术。”徐匡还说:“现在的年轻人作画,往往讲究技法和形式,造成了形式大于内容,横看竖看那个作品总是少了点灵魂。灵魂是什么?便是生活的气息。我所做的题材,都是从平凡生活中和微小细节中发现的、能感动我的东西。”徐匡从事版画创作50余载,版画技艺已经登峰造极,然而他依旧孜孜不倦地在创作。去年,徐匡在72岁高龄还深入川藏的高寒地带写生,他说,现在很多被开发过的藏区,赛马会成了一场秀,要发现真正原生态的东西,只有深入边远和高寒地带,“现在年纪大了,最多只能爬2300米,就要不停吸氧,不过来去四天,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东西可挖掘。”正如徐匡所说,“要对艺术始终充满敬畏感,艺术是没有终点的”。

 

(责编:丁丁)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