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资讯播报
蒲巴甲入选《中国八零后调查》
 
何水无鱼   发布时间:2011-01-15 08:30:00   来源:榕树下网站

  在中国,80后的话题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轰轰烈烈到了现在,从没间断。当大环境探讨80后们的观念和现状的时候,关于80后的影视文艺作品从今年年初开始层出不穷,可是,当那些打着80后噱头的作品因为赶时间话题性,就是80后三十而立的这个话题的时候,内容往往是空泛,尤其是出版物。

  但当记者了解到由80后青年作家段东涛耗时半年多深入采访后完成的一部《中国八零后调查》的书即将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时,第一时间联络到段东涛本人。他得知记者要采访他后显得有点不好意思,笑说,八零后有太多的层面,关于个人情感的,比如亲情和爱情,也更有置身社会中令年轻人笑不出的房子、选择、就业等等,“是不是我们还能有梦想,在社会极大的压力之下,我们的选择是什么。”当作为作者的段东涛提出这些命题后,他本人却笑不出来了。

  其它关于80后的出版物跟《中国八零后调查》相比,在社会意义的深刻性上是无法望其项背的。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段东涛表示,自己是学美术出身,真正学艺术的人,是很痛恨虚假的,真实才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深刻的。“这本书,就提出一个‘纪录片’的概念,当然是在纸上的纪录片,纪录片是什么概念呢,是真实的,哪怕说是跟简单的一个行为,用真实的影响记录下来,呈现出来的时候,那就很有内容。比如之前贾樟柯给民谣歌手周云蓬做了一个很简单的记录,当时周大哥跟我说,贾樟柯就是拍他的一个行走的过程,因为周云蓬是盲人,他的走,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含义,看不见外面的世界,但是却仍旧要行走,你想,这是一个什么状态。”

  对于这个记录的影像,段东涛表示其实跟80后们所处的这个大的社会环境有些类似,有时候我们看不清前后左右的东西,但是是时间推着你必须得走,这是一个发生着的故事。“这本书里的24个人物,都是进行时,他们在往前走,我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了他们行走的轨迹,其实真的很有意思,24个人物,涉及到爱情、亲情、孩子、选择、就业、房子、责任、梦想等八个方面,每个方面有不同的三个代表人物,有时候我在听他们的故事的时候,都会哭的,很感动。比如在责任的部分里,有一位去西藏支教的小伙子,当时从上海到了西藏,但是他并不是那种听到西藏需要支教就报名一定要去为教育事业怎样怎样的,他是为了爱情才去的,很有意思,很非常非常的真实,也很符合年轻人的那种比较自我价值认同的观念,但是西藏的条件非常差,是在不断地工作中他获得了一种要真的想为那里的孩子做事的信念,这是很伟大的我觉得。”

  段东涛说,书中的80后人物所有的轨迹都不相同,也产生了在这个时代年轻人命运的多样性,在真切感受这些80后们不同生活和不同观念下,能让读者产生一种真实的深刻感。“故事其实我个人认为是比较沉的那种,不是大家所想象的嘻嘻哈哈的,因为人生下来要活着,怎么活着,是讨论的大范畴。书里有写到演员蒲巴甲,后来我写好后给蒲巴甲看,他电话里跟我说他感动了,我听到他说自己感动了的话,其实我自己也都很感动,这其实还是源于真实。”怎么样才称得上是成功,记者问他,段东涛有点答非所问,他说,要不断地被感动或者说是被刺激,我们才会不断地去想办法活得更高级一些,这本书是有这个功能的。

图书封面
图书封面

(责编:晓春)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