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称为“塔尔寺三绝”。
酥油花:虔诚的油塑艺术
酥油花是用酥油作原料,配上各色颜料,塑雕成各种佛像、人物、花鸟走兽和亭台楼阁的藏族民间手工艺,是我国青藏高原上一种独特的油塑艺术。

酥油花 来源:新华网
酥油花最早产生于西藏苯教,是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另有传说称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并将其供奉于拉萨的大昭寺,吐蕃人民用酥油做成花供献于佛前,以示崇敬之心,后各藏传佛教寺院相继使用,视为礼佛珍品,献酥油花遂成为正月祈愿大法会的重要内容。在发展过程中,酥油花的塑造方式、花色品种、内容题材和工艺技巧都不断发生着变化。1409年,宗喀巴大师首次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时,组织制作了大型立体人物群像的酥油花供奉于佛前。此后,酥油花传入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在此相沿成习。每年正月十五日,皓月升起,华灯初放,塔尔寺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酥油花灯节,人们做花、赏花,祈求吉祥平安,几百年来从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