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西行万里 > 相关文章
绒布寺羌姆艺术
 
   发布时间:2011-07-30 08:50:00   来源: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综合

  “羌姆”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密宗仪轨和艺术形式,是藏区苯教祭祀巫舞、藏族民间舞蹈和印度金刚舞结合而成生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羌姆因地域、民族的不同,产生出多种称谓。如蒙古族称其为“查玛”、“布扎”、“步叱”,满族称其为“跳布扎”,甘青等地称作“跳欠”,卫藏地区称为 “羌姆”,康巴地区称为“巴羌”、内地称之为“跳神”、“打鬼”、“跳鬼”,而寺院的僧侣则多以“多吉嘎尔羌姆”称之。

绒布寺
绒布寺  图片来源:百度

  藏历四月十五,是纪念释迦牟尼诞辰的节日,而绒布寺“羌姆”则在次日举行。当天,绒布寺下面驻扎了许多帐篷,来看羌姆舞的乡民提前一天住在这里。人流蹿动在布置一新的绒布寺内外,山上新的绿色经幡迎风飘动,寺庙到处都挂起了彩色的旗子、经幡和装饰物。

  前来观看的多数藏族人,带着酥油茶和糌粑,把寺庙门口围的水泄不通,人们站在房顶、走廊和院子里翘首以待。十点钟,要跳一天的羌姆舞正式开始。先是由带黄色鸡冠形法帽的僧人们拉开了序曲,第一个出场的阿旺,缓缓地沿着院子左侧的木楼梯向下转身,在院子中站定敲起法钹,迎接从楼梯上下来的一个又一个僧人。除了堪布,他们按照年纪的大小出场。楼梯上面的佛殿,每年藏历五月僧尼要在这里念《甘珠尔》,扎西宗乡其他寺庙的僧人也来这里念经。

  僧人们两个一组,当他们身穿华美的法衣陆续跳到院子周围时,人群欢呼了起来。院中立根高高的柱子,挂有黄红蓝三色经幡,他们就围绕它不急不慢地跳。八位僧人头戴高帽,他们汇在一起漫步,看上去精彩绝伦。第三场还是刚才的几个,但打扮却可爱的有些卡通味儿:短裙、细裤、各色面具和头上的三色旗。有一半的人手拿绿色的圆鼓,边打边跳。在长长的法号、唢呐和法钹声中,绒布寺的僧人沉浸在自己每一个手势和舞步中。

  几乎每一场“羌姆”的服装都要换一套完全不同的色彩。阿旺戴着一副硕大的红脸面具,他饰演的好象是一位尊贵的法王,其步履庄重,后脚紧跟前脚向不同的方向节奏均匀地跳,在这个过程中,“法王”左手别在腰间,右手的指头变化着伸向空中。

(责编:石城客)

  推荐阅读: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院——绒布寺

  绒布寺景点赏析

  绒布寺旅游发展

  绒布寺景点信息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