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什伦布寺壁画 图片来源:百度
扎什伦布寺是西藏最大的寺庙之一,与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南部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庙。
扎什伦布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简称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城西北的尼玛日山南坡上,依山而筑,宫殿毗连错落,雄伟壮观,为后藏格鲁派最大寺院,也是中国格鲁派六大寺之一。该寺是由格鲁派的祖师宗喀巴的著名弟子根敦珠巴(即第一世达赖喇嘛)主持兴建的。根敦珠巴诞生于西藏古墨一牧民家中,从小刻苦学习钻研佛法。后拜宗喀巴大师为师,成为著名人物。1447年,在当时的后藏大贵族曲雄朗巴·索朗白桑和玉杰巴·索朗班觉的资助下,兴建扎什伦布寺,前后历时12年始建。根敦珠巴任第一任法台。1600年四世班禅罗桑曲结坚赞对扎什伦布寺进行扩建。以后,又经历代班禅的不断修缮、扩建、遂有今日之规模。全寺建筑面积这30万平方米,僧人最多时曾达到4000余人。
在寺庙的入口处,游客可以看到壮观的殿宇群落。那白色房屋上面所有金顶的褐色建筑群,就是历代班禅的灵塔。右前方是一座高大的白墙,每逢节日,巨幅的唐卡在这里展示,整个寺庙则被一圈高墙围着。
扎什伦布寺共有四大扎仓(僧院)、个米村(依僧人来源的籍贯而定),佛堂和灵塔祀殿近60座。寺中心为殿堂区,建有措钦大殿、四大扎仓、班禅拉章、强巴大佛殿、班禅灵塔祀殿等。
措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建筑。殿内讲经场,约有500平方米。大殿经堂有48根柱子,可容3000余人,是全寺法事活动的中心,殿北净室内供有根敦珠巴为纪念其经师喜张僧格塑造的释迦牟尼佛像,正中供宗喀巴师徒三尊像。净室右侧为强巴佛殿,内供高11米的强巴佛像,两旁有一世达赖亲手塑的观音和文殊菩萨像。左侧为度母殿,内供镀金白度母像。殿西部为护法神殿,有大威德、六臂依怙、白衣怙及吉祥天女等。
扎什伦布寺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创建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根敦珠巴。根敦珠巴后来被追溯为一世达赖喇嘛。寺庙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扎什伦布”,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在离日喀则很远的公路上,你就能看见城西的扎什伦布寺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该寺是班禅四世及以后历世班禅的驻锡地,分为宫殿(班禅拉丈)、勘布会议(后藏地方政府最高机关)、班禅灵塔殿、经学院4部分。经学院由措钦大殿、4个扎仑及下属的64个康村组成。扎什伦布寺也是西藏少数几个未受文化大革命破坏的寺庙之一。
在寺庙的入口处,游客可以看到壮观的殿宇群落。那白色房屋上面所有金顶的褐色建筑群,就是历代班禅的灵塔。右前方是一座高大的白墙,每逢节日,巨幅的唐卡在这里展示,整个寺庙则被一圈高墙围着。
从寺院的大门直走,左转上行就到达强巴佛殿,藏语是“强巴康”,它是整个扎寺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大殿。强巴佛殿建于1461年,高30米,分设5层殿堂。整个大弥勒殿内是空的,为了用来供奉1914年九世班禅确吉尼玛主持铸造的鎏金青铜强巴佛像,像高22.4米,一只中指便长1.米、肩宽11.5米,莲座高3.8米,总高26.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坐像。这坐像用黄金279千克,铜115000千克,珍珠300余粒,琥珀、珊瑚、松耳石等各种珍贵宝石1400多颗,仅大佛像的眉间、就镶嵌特大钻石1颗,蚕头大的钻石30颗,珍珠和其它宝石60多颗,是由900个工匠花9年的时间完成的。大强巴佛造型之生动庄严,制造工艺之精湛,反映了藏族人民的高超技艺。四周的墙上是上千个以红色为背景的强巴佛像金粉画像。十世班禅灵塔殿前面的汉佛堂,是当年为了清朝的乾隆皇帝而建的。内有两张座位,左边的是班禅的专座,原用来接待驻藏大臣等内地的高官贵人。
强巴佛殿往东就是十世班禅灵塔殿。这座灵塔内存放着圆寂于1989年的十世班禅大师的遗体,他的塑像立于灵塔前,灵塔顶部绘有曼陀罗的图案,墙上绘有真金佛像。据说1989年班禅大师在阔别日喀则很长时间之后回到扎什伦布寺,看到这里有3栋主要的建筑,只有中间空了一块地方,便说可惜。没想到一语成谶,他就在几天之后因辛劳过度而圆寂,后来他的灵塔就修在了这个地方。
继续往东的一栋白色宫殿,就是班禅宫殿,位于红殿之上,一直是历代班禅大师的住所,尽管目前的建筑结构是建于六世班禅时期(1738~1780)。但它不向公众开放,有兴趣者可从十世班禅灵塔的庭院进入班禅宫殿前部的几个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