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推荐
《一路格桑花》主创人员访谈纪实
 
雨田   发布时间:2010-08-07 08:22:00   来源: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

  由武警政治部电视宣传艺术中心、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以及西安阳光雨人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电视剧《一路格桑花》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尤其是在部队官兵和青年一代中间,掀起了一股热议青年究竟应该持有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的讨论。日前,本网记者就该剧的改编、创作初衷以及演员人物塑造等问题采访了导演陈胜利,制片人武越,主要编剧戴宏、翟小乐。令记者深深为之动容的是:虽然时隔已久,两位七尺男儿在说到动情处时仍然激动不已。泪光闪动中,我们分明看到了这部剧之所以打动人,就在于两个字:真情。

 导演陈胜利
导演陈胜利 摄影:吴小丹

  中国西藏网记者: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部题材的长篇电视剧?

  陈胜利:起先我看到了党益民先生的小说,很受感动,就推荐给武越。武越看完以后说这部戏让他有太多的感慨,勾起了太多对往事的回忆。这样我们一拍即合。

  武越:这部剧主要改编自军旅作家党益民的长篇同名小说《一路格桑花》,这是剧本的文学基础。在剧本的初创阶段,我们亲自沿着川藏线进行了一次采访。走到西藏林芝地区的波密县,人称“川藏路上好八连”的八中队时,意外地看到了从淮南师范学院寄来的一封信。写信的人是一位女生,她本是写给小说作者的,但由于地址不详,这封信就被辗转到了川藏线,正好被我们一行人碰上。信中女孩抒发了读后感想以及给她带来的震撼,并且表示了对军人的仰慕之情。我们当场给这个女孩打了电话。这个小插曲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观点,尽管现在被形容成物欲横流的时代,但仍然有人愿意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不放弃追求崇高。正是受了这些人的感动,我们公司下决心要做这个项目。尽管该剧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总体说它是个接地气的东西。

制片人武越
制片人武越 摄影:吴小丹

  记者:看过小说的观众都认为,小说和电视剧有很大不同。主要指什么?

  陈胜利:改编剧本,其实就是明确这部戏到底要讲一个什么故事。读过小说的朋友都知道,原小说和报告文学用它的真实性和散文化打动读者,但是散文化与长篇电视剧之间是充满矛盾的。如果做一个散文化结构的长篇剧,没有戏剧冲突,很难拉动观众的兴趣。这是最大的苦恼。我们既不想失掉真实性和抒情性,又担心由于过度散文化而缺乏通俗性和号召力。但是,必须坚持的一点是:不能为了博取观众而失掉真实性,失掉原作的精神内核。这样,就存在究竟怎样能够既保持原作风格,又体现影视剧的戏剧冲突,这是我们反复讨论的地方。最终探索出一条,就是打破常规,不遵循什么套路。抓住人物心灵和情感纠结这一点做文章,出来的效果很特别。我给这个剧的评价是“不悬,不闹,很安静又很感人”。

  戴宏:作为第一编剧,按照陈导的要求,我和小乐数易其稿,我的底稿有14稿,小乐那儿也差不多。严格来说,小说是不适合改电视剧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小说写了三个军嫂走西藏,是三个平行的故事,人物之间没有交叉,不发生任何关系,这样做成电视剧是没法看的;第二,男女主人公不在一起,一个高原一个内地,没法展开剧情和产生矛盾冲突;第三,小说以“李青格”个人心理成长轨迹为主要线索,但是心里活动怎么用电视剧的形式表现呢?我们最后选择了这样的手法,也是逼出来的。改剧本的那段时间,我有一年多没在机关食堂吃饭,不敢去,一去就有人问“你们的剧出来了没有?”我们每个人的压力极大。

  翟小乐:接着戴宏的话题谈,还有一点,小说中男主人公在剧情过半时才出场这一点对影视剧而言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剧情结构安排和技术处理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困难。改剧本的那段日子,他们俩人(指陈胜利和戴宏)烟抽得都很凶。我与他们两位共事十几年了,陈总的烟量是逐年递增的,戴宏原本都已经开始戒烟了……

编剧翟小乐
编剧翟小乐 摄影:吴小丹

  记者:电视剧本经过重新创作后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胜利:刚才几位编剧都说了,由于那些困难,我们首先要设置一条主线贯穿全剧。因为小说主要写三个女人的三个故事,她们经过一番耳闻目睹之后,去结婚的更坚定了,去离婚的不离了,去上坟的如愿了。集中表达的主题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但是个人是个人的事儿,没法用故事情节做主线。这时我就想起我接触过的一些80后,很多人刚去到西藏时的状态和后来的状态大不一样,有的甚至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这个点很重要。于是,我们就把“李青格”这个人物做了比较大的改变。

  小说中他是比较正的一个英雄部队的英雄人物。如果如此表现,视点不是很新颖,同时也会产生说教之嫌。而剧情中,我们又正缺少一个引路人,一个心灵向导。所以最后选择让“李青格”用镜头记录和讲述。“李青格”的西藏之旅,改变了他的人生。通过这一变化折射出主题:情感朝圣。技术处理上的考虑是:用他的身份,从事新闻职业的军官,给游走在都市和高原之间提供一种可能。用“李青格”的故事为我们解释本剧的主题,不仅仅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而是当代年轻人如何从一个狂徒变成一个圣徒,如何完成了情感朝圣。他朝圣的不是神灵,而是平凡的心灵;他不是对牺牲奉献这种空洞概念的朝圣,而是对舍己、大爱的切身理解和朝拜。用李青格来代表和传达我们这些人的敬畏之心。他既是剧中人,又是故事的陈述者,也是我们创作者的代言人。

  武越:我觉得我们一直在突出这个剧是一部有时代气息的现实题材的军旅作品。它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性,主要通过触及社会一些热点话题实现的。

  这些话题我们都是通过剧中人物和剧情提供给观众的。比如为什么描写“安静”的家庭,安排她父亲出轨的情节,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话题,父母亲到底应该给儿女做怎样的表率?再比如“安静”的选择,按世俗眼光,像“陈凯”这样有房有车、又有着文化商人独到精明的单身男人,他关心“安静”,能帮助她发展事业,应该是“安静”的一个不错选择;而“李青格”呢,是一个圣徒,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安静”在两者之间做选择,这本身就是一个焦点话题。观众会想,我如果是“安静”,我会选择谁?如果说选“李青格”象征对神圣的崇拜,“陈凯”象征对世俗的妥协;那么每个人都有着这样的心理纠结;还比如“郭红”,她要求并不高,无非是希望丈夫能够像其他人一样陪伴她、照顾家,生个孩子过普通人的生活,这要求不过分啊!“邓刚”呢,一方面心疼妻子,一方面放心不下山上的弟兄……每个人都在做着痛苦的选择。这样处理,当你站在每个人的角度去看时,所有人物的逻辑、动机、行为都是合情合理的。以陈导为首的编剧团队,在如何把握这个尺度上下了很多功夫,既要尊重原型事迹,又要运用热点话题创造戏剧冲突。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